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关于发布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指南的通知

一、概要

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能源结构转型、能源安全保障、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需求,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做好火电减污降碳,增加风、光等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推动火电、新能源和储能有机融合,保障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实验室重点围绕低碳灵活发电技术、低碳燃料掺烧与节能减排、风光火储多能融合发电技术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实验室为了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现特向国内外设立开放基金项目,为了使同行研究人员了解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以便向本中心申请,特制定2025年度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二、资助对象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可在实验室项目指南范围内申请项目资助,每位申请人限报一个项目。

三、资助方向

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以解决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导向,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鼓励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为导向。2025年度开放基金项目主要资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低碳燃料与碳捕集技术

研究发电机组源头和末端降碳机理与技术,聚焦零碳、低碳燃料制备以及耦合煤燃烧特性,开展电站锅炉掺氨/掺氢燃烧机理与排放特性研究;煤/生物质二元燃料低碳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及调控机理研究;半焦/烟煤掺混富氧燃烧特性与氮基迁移机制;氢能和绿色燃料技术研究;煤电机组CO2捕集及原位转化利用等前沿技术等。

研究方向二:灵活性发电技术方向

研究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机理和灵活性控制技术,聚焦深度调峰及宽负荷运行的安全、经济、环保和控制特性,开展燃煤电站锅炉深度调峰运行特性和超低负荷稳燃方法;锅炉低负荷水动力特性研究;炉膛气固多相燃烧的多场数值模拟研究;超低负荷高效燃烧设备设计与改造优化;超低负荷工况典型非线性环节控制导向建模研究;快速爬坡全程精准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宽负荷AGC与极端工况一次调频控制技术研究;火电机组超净排放智能调控技术;锅炉智慧燃烧技术研究等。

研究方向三:多能融合技术方向

研究新能源、储能与火电耦合机理和优化技术,聚焦火电与风、光、储能的耦合特性,开展协煤电耦合储能的灵活性提升技术研究;火风光储多能互补协同机理、优化控制和仿真研究;煤电耦合风、光、储能协调发电技术及预测控制方法;太阳能耦合脱硫脱硝技术研究;熔盐储能耦合煤电技术研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

四、项目类别

项目研究年限一般为2年,经费支持额度一般为1-2万元。

五、申请程序

1. 申请人下载“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见附件1),根据申请指南认真填写。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表明申请人能力、申请书内容是否属实和是否同意申请等,并加盖单位公章。

2. 申请书统一用A4纸装订成册(一式五份),经本人以及所在单位签章后,于20251010日前寄送至实验室工作人员处,并同时发送与纸质申请书内容一致的电子申请书和excel版汇总表至邮箱wanqi@njit.edu.cn

3. 申请书经过统一评审后,公布评审结果。

4. 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提交项目任务书(见附件2)。

5. 开放基金项目的管理按“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见附件3)文件执行。

6. 开放基金项目经费使用遵守国家、江苏省及南京工程学院有关财务制度与经费管理的规定。

六、有关说明

1. 申请人须根据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的内容,逐条认真填写。项目研究计划务必包含切实可行的原理、方法及技术路线,合理的经费概算。对需要利用本实验室条件进行研究的,应列出较详细的计划。

2. 项目启动后1年内,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报告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以确保实现任务书目标,按期结题。

3. 开放基金项目考核注重申请人与本实验室研究人员学术交流,由本实验室资助的开放基金项目,结题要求不少于1项与研究课题紧密相关的SCIEI收录论文发表(不含会议论文)或发明专利授权(或3件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其研究成果本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成果的中、英文署名为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ulti-energy Integration and Flexible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并标注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字样和项目批准号;英文论文标注为“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ulti-energy Integration and Flexible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o.××××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万老师  025-86118221

位: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工程中心9号楼211办公室

编:211167

E-mailwanqi@njit.edu.cn

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5年9月17日




附件【2025 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指南 9.17.docx
附件【附件1: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9.17.doc
附件【附件2: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9.17.doc
附件【附件3: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25)9.17.docx
附件【江苏省多能融合与灵活性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汇总表9.17.xls